Loading...
藏著3大泡茶誤區,綠茶、紅茶、白茶全都踩坑了
發佈日期::2022/5/20、瀏覽次數:210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泡茶這件事,很難定下統一標準。

個人偏好不同,有人喜濃,有人喜淡,眾口難調。

喝茶場合不同,居家泡茶、辦公泡茶、待客泡茶、佐餐泡茶,各不相同。

飲茶心境不同,閒暇時坐下來慢慢細品,忙碌時囫圇大口喝茶解渴,莫衷一是。

再加上,茶葉種類不同、品質好壞不一、風味層次有別。

在泡茶方面,不能定下統一標準。

不然“一刀切”下去,必然會引發一系列蝴蝶反應。

近期看到一條留言。

“茶葉分很多種,發酵茶肯定要洗茶,除了綠茶外還是用茶濾比較好,喝綠茶要用玻璃杯,紅茶得用紫砂壺……”

在這背後,濃縮了不少人對泡茶方面的刻板印象,值得逐一說道!

《2》

一、發酵茶才要洗茶?

發酵茶是一個很大的範圍。

既包括很多茶客熟悉的烏龍茶(半發酵茶)、紅茶(全發酵茶)、熟普(後發酵茶),也涵蓋黃茶(輕發酵茶)和白茶(微發酵茶)。

可以說,六大茶類裡除了綠茶以外,剩餘茶類都算發酵茶,因為它們或多或少都經歷了一定程度的發酵。

茶葉的發酵,除了後發酵的黑茶外,大多只能算是多酚類物質的氧化。

茶青鮮葉採下來後,茶葉內部的多酚類就會在氧的促進下,不斷進行氧化。

類似將蘋果切塊後,放在空氣裡,沒一會兒果肉表面就開始產生褐變。

於是,當鮮葉採下來後立刻殺青,停止茶多酚繼續氧化的綠茶,被列為不發酵茶。

而鮮葉採下後,經歷一段期限萎凋,再進一步乾燥得來的白茶,屬於微發酵茶。

而茶青採下後,先萎凋,再揉撚,接著是靜置發酵,最後經烘乾得來的紅茶,發酵程度比較高,被列為全發酵茶。

大致弄明白茶葉的發酵本質後,再回過頭去看洗茶,自然能想明白不少道理。

發酵茶一定要洗茶?這可不一定!

因為,只要原料品質好,製茶工藝到位,發酵程度適當,發酵茶又何來一定要洗茶的道理?

以白茶為例。

高山白茶的芽頭和細窄嫩葉背面覆蓋著不少茶毫,這些濃密的茶毫能提供獨到的毫香,因富含茶氨酸的緣故,能為茶湯增添不少清甜、鮮爽茶味。

在喝茶時,若是以洗茶的名義,白白倒掉白毫數量豐富的頭道茶湯,無疑是錯過了不少精華茶味!

洗茶,對好茶而言是無用功。

大多數時候,倉儲到位,品質可信,沒有雜味怪味的茶,第一沖都可以不洗茶,直接喝。

如果覺得,茶葉經過發酵後一定要洗茶,那這“傷害面”可就太多了,會中傷不少好茶,白白造成浪費與損失。

《3》

二、泡茶時除了綠茶都要用茶濾?

用玻璃杯泡綠茶時,哪怕偶有碎葉,在靜置過程中,碎茶也會慢慢沉底,不會將碎葉喝到口中。

考慮到玻璃杯泡茶無法實現茶水分離,茶葉長時間浸在熱水里,會持續釋放茶味。

玻璃杯泡龍井之類的綠茶,投茶量不需太多,僅需投茶一小撮。

泡過一杯茶後,滋味已經消耗十之七八。

為避免下一杯茶味斷層明顯,可適當“留底”,剩餘在杯底的茶湯(裹挾著一定碎葉)不必立馬就喝掉。

等喝茶喝到快見底時,再續上熱水,繼續泡第二杯。經過精置沉澱後,碎茶並不會漂浮在湯麵,哪怕是不過濾,也不必擔心將碎茶末喝入口中。

但這並非說明,除了綠茶以外,其它茶葉在沖泡時都要用上茶濾。

只要茶葉不是太碎,泡茶時,茶濾的用途不大。

當你用蓋碗/茶壺泡功夫茶,將泡出來的茶湯倒入公道杯內,稍稍靜置,再用公道杯分茶。

經過公道杯的靜置沉澱後,碎茶們同樣會乖乖沉底,不易分入茶杯內。

有了公道杯後,茶濾的過濾功能略顯雞肋。

再說了,即便茶葉比較碎,也不一定非用茶濾不可,還可以到網上買一些空茶包,將碎茶裝入其中,自製成茶包。

這樣的碎茶包,不論是煮茶、大壺泡茶、辦公室馬克杯泡茶,都很方便實用。

泡茶時,沒有必要逢茶必過濾。

像白毫銀針這類茶毫豐富的白茶,將茶湯中的白毫平白無故過濾掉,實在可惜。

另外,網眼細密的茶濾在使用過後,底部濕漉漉的,不能直接放在桌面,而是得配套上專門的茶濾架,以免弄髒席面。

泡茶過後,要及時清洗乾淨。

一旦茶漬茶垢附著在濾網上,陳垢難除,會顯得很不衛生。

泡茶時,用佈滿茶垢的舊茶濾泡茶,哪怕在燙壺溫杯時,預先燙過一遍茶濾。

殘留在茶濾上的髒垢,依舊無可避免地會影響茶湯風味!

一言概之,泡茶時,只要茶葉不是特別碎,可以不用茶濾。

若在泡茶時,保持有過濾茶湯的習慣,也無妨。

但茶濾要確保乾淨無異味,才能喝準茶味。

《4》

三、泡綠茶用玻璃杯,泡紅茶用紫砂壺?

喝綠茶用玻璃杯泡是比較常見的做法。

泡宜興紅茶時,當地人更偏愛用紫砂壺。

但說一句車軲轆的話。

泡綠茶不一定非用玻璃杯,而泡紅茶也並非紫砂壺最好!

綠茶的沖泡,除了用玻璃杯泡,還可以用蓋碗、茶壺、快客杯、飄逸杯等。

沖泡綠茶的茶具材質,以玻璃和白瓷為佳。

玻璃透明,便於觀賞綠茶形態。

白瓷素白,屬於萬能背景色,能襯託乾茶、茶湯、葉底,鑑茶時做到一覽無遺。

蓋碗沖泡綠茶,能解鎖出與玻璃杯泡完全不同的風采。

蓋碗穹頂那般的“蓋”,能攔截下不少往上飄揚的香氣,倒出茶湯後,揭蓋一聞,蓋香熱聞起來尤為馥鬱、美妙。

炒青綠茶的火香、蘭香、清香,層次分明,清晰呈現。

玻璃泡茶,經常會遇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狀況,頂多泡過兩、三衝就徹底變淡。

但蓋碗泡綠茶,只要投茶適中,茶葉品質到位,耐泡表現必然不會遜色。

每一沖下來,好茶內部的細膩風味可獲得全方位的完整呈現。

個中滋味,再美妙不過!

泡紅茶,蓋碗比紫砂壺更有優勢。

紫砂材質的器型,因泥料特殊,沒有上釉,未經過徹底燒結,內部保留有不少氣孔,會吸附、附著不少茶香。

而白瓷釉面光潔緊密,不吸香不吸味,更能還原好茶本色。

從出湯傚果看,蓋碗的合蓋開口大小可以自由調節,倒出茶湯時,茶湯能順著合蓋縫隙,傾瀉而出。

短短數秒間,就能倒出大量茶湯。

而紫砂壺的出湯得借助壺嘴,出湯時,壺嘴的寬窄對茶湯影響至關重要。

若是壺嘴細且長,倒出茶湯時,壺嘴內部通道容易被泡開的茶葉堵塞,導致出湯不順暢。

即便換成壺嘴較寬的壺,茶湯通過壺嘴後,也是呈現“柱狀式”出湯。

論出湯速度,不如蓋碗泡茶“瀑布狀”出湯來得乾淨利落。

《5》

泡茶沒有永恆不變的固定標準。

但泡茶時,基礎原則與核心追求不會變——泡出更香、更好喝的茶湯。

既然如此,泡茶時不能相信教條主義,生搬硬套。

泡好茶,絕大多數的茶葉都不需要洗,放心直接喝茶便是。

如果實在擔心“茶葉不洗不能喝”,那得從源頭把關。

買對品質放心的好茶,遠比快速洗茶,更能喝到安心好茶。

泡好茶,只要茶葉不是過分偏碎,茶濾的過濾功能比較雞肋。

泡茶多年後,用“養”出一層臟垢的茶濾泡茶待客。泡出來的茶湯,若沒有足夠勇氣,還真不敢貿然喝下肚!

泡茶時,茶具的選擇也是不固定的。

喝綠茶,簡單的玻璃杯泡,普及率廣。

但蓋碗泡綠茶,茶湯風味能得到完整呈現,值得一試。

泡紅茶,白瓷蓋碗比紫砂壺更經典實用。

從全能角度看,泡好茶,更推薦用蓋碗。

不論紅茶,還是白茶、巖茶(烏龍茶),都能在白瓷蓋碗的沖泡下,呈現出最本真的茶味風采!

蓋碗不需精雕細琢,適當畫幾枝花紋,便能成為美觀與實用並舉的泡茶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