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原創】淺談普洱茶的耐泡程度
發佈日期::2016/1/5、瀏覽次數:905

  我們在喝普洱茶的時候,茶葉的香如何,口感滋味,是否耐泡,都是選茶喝茶的關鍵點。其中香分為兩種,一種是香氣,聞香是嗅覺;另一種是香味,是味覺。而滋味則是茶湯給口腔的整體反應。但茶葉經不經泡主要是在茶葉本身上,而不是給人的感受。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茶葉的耐泡程度。


  茶葉耐不耐泡,相信很多喝茶的人都會有此感覺。有人說是和茶梗有很大關聯,又有人說和陳化有關系。對於好茶來說耐泡可以多喝幾泡,不耐泡就少喝幾泡,但不耐泡的普洱茶就比較“傷茶”或者“耗茶”。有時候會有這樣的感覺,明明是好茶,還有喝幾次沒喝夠,怎么就沒了呢?兩者都是按泡數來算,而耐泡的茶對茶葉消耗就比較的慢一點。這種解釋雖然有些牽強,但比較的通熟易懂。

  緊壓茶和散茶


  此外就是緊壓茶(沱、餅、磚)與散茶之間的耐泡程度。眾所周知,普洱茶緊壓茶是由毛茶緊壓而來的,然而有很多人認為緊壓茶的耐泡程度比散茶更高,其實這種認為是有誤的,只因為緊壓茶在陳化種滋味變得更加儼然、濃純持久(多指普洱生茶),才會造成這種錯覺。但別忘了之前說過的緊壓茶也是由之前的毛料甚至是散茶壓製而成的,在新茶頭年或是次年,耐泡程度程幾乎區別不大。可凡是有特殊的,你比如說,毛茶從鮮葉采摘到製作完成,再到曬干,高溫會使鮮葉中芬芳物質揮發,鮮葉中酶物質停止轉變,經過陽光,完成的時間最多10個小時。茶葉從鮮葉到殺青緩慢的干燥,茶性是最為濃,不論滋味,香氣,都是很好的。所以大多數人,喝到毛茶,覺得不錯就會大批量采入,結果發現蒸壓成餅以後,大失所望。


  而一開始選好料,目的就是為了壓製成餅、成沱之後的茶,放上個三五年就不一定了,這就要根據用料,陳放環境和轉化的效果,仔細品飲後來定了。因為隨著時間間隔距離的拉大,各種因素夾雜在一起,一時很難做出判斷。

  新茶和老茶


  很多茶友買到新茶,迫不及待的想撬開來償個鮮。此時或許茶餅經過高溫蒸汽,或是適度烘干,茶性併不溫和,通常會在前四泡顯得香氣非常濃鬱,滋味濃強。但是到8泡之後,茶味就開始減淡了,有的茶葉慢慢的開始苦、澀起來,最後除了這兩種感覺之外基本和喝白開水無兩樣。所以很多喜歡喝茶的人喜歡看熱鬧,非要看看十泡、十五泡以後茶葉是什么樣子的,看看茶湯中是否還有滋味。


  老茶也有不經泡的,不經泡不能輕下結論判定茶好與不好。畢竟普洱茶耐泡程度不是作為衡量茶葉好壞、優劣的標準。正因為茶老,經過多年轉化,內含物質綜合下降到非常適合品飲的角度。因此,大多數普洱茶老茶它是不耐泡的,不過湯色、香氣和滋味口感會集中在3—7泡之間,過了之後,就明顯的能感覺到茶淡了,而能泡到十五泡以上依然茶氣十足的老茶好茶,卻已經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