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席間的大地
發佈日期::2023/3/27、瀏覽次數:170

杯子一定要有杯託嗎?茶壺一定要有壺承嗎?茶葉一定要有茶荷嗎?因為有布置茶席的需求,上述中的物件,還是一樣樣地買齊了。


過往從沒下定決心,認為只要能喝得到茶就好,杯子不一定要有杯託;只要能泡得了茶就好,茶壺不一定要有壺承;只要能拿取適量茶葉就好,沒有茶荷的我,就習慣一直把茶葉倒在掌心掂量。


長以此往,也就不覺得真的需要杯託、壺承、茶荷等,一心相信,只要有想泡茶的心情,與渴望喝茶的心情就好,以外的都是鋪張,自己喝茶沒必要。


直到一次早晨,在水池邊曬太陽,看到萍蓬草上,隱約有細細的寶石光澤閃現,才發現,放眼望去的每一片萍蓬草,幾乎都停有一隻豆娘;一片停一隻,葉身與蟲完美結合成藝品般,微小而壯觀的世界。


跟著整池的豆娘一起曬太陽,許久,我才意識到,杯子如果有杯託,就有了停棲之所;杯子確實可以任意停佇在茶桌上,就像豆娘可以任意停佇在水池畔;但當有整一群豆娘,好整以暇地停在各自的一片葉面上時,一股超越語言的默契與美感,便油然而生。


且當萍蓬草隨風搖曳,草葉上的豆娘也隨之搖曳,兩者的優雅與輕盈,在微風中相得益彰。不單是相互需求與對話的生態系,更有環環相扣的寫意。


茶席是流動的,杯子在其間流動,有了杯託,便有安定的依據,降落的選擇;茶壺是擺動的,有了壺承,便有乘載的處所,回穩的重心;茶葉有了茶荷,便有輪流觀看的運輸工具,可供欣賞的展台。


必須承認自己的美感,會在挑選茶具的過程中備受考驗,但要成就一人茶席或多人茶席,終歸要踏出這一步;唯有使用與相處過,才能體會究竟合適與否。


買杯託時,我想起豆娘停佇在萍蓬草的模樣;買壺承時,我回憶杜鵑花叢中,不動聲色的竹節蟲;買茶荷的時候,我召喚曾在草坪上,目睹蜂群採粉的畫面。


物色完畢,還差最後一樣,是蓋置。蓋置是什麼呢?就是茶壺的蓋子,拿起來的時候,要放置的地方。


在馬祖的海灘上,撿過一塊被海浪淘上岸的老舊磁磚,大小剛好可以作為壺蓋的放置平台;可惜,在一次使用過程中摔碎,之後就沒再找過新的蓋置。


也不是所有茶席上的器具,都一定要用買的。曾經有過一個熟客用椰殼自製的茶荷相贈,因太珍惜,捨不用;再拿出來時,已被潮濕的黴菌入侵,覆滿內壁。


也看過朋友的茶席上,用一塊質樸的小石頭,當作蓋置。


合適的石頭也不好找,都是緣分。最近一次,費心琢磨著要買蓋置的地方,是古生物館的商品店;原先看完了古生物展,包含菊石或三葉蟲等,最終,竟然在禮物商品店,都可以用百元多的便宜價格,買到一塊石頭;石頭上,有三葉蟲的化石,或菊石的化石,也有古老杉葉的化石;當下心想,這些古老的東西,怎麼可以賣得這麼便宜。


畢竟茶桌上的器具,要嘛比貴,要嘛比老;珍貴年老的祖先,居然只要幾百塊就能帶回家;帶回家之後,這塊老東西,將永遠成為只有九零年代茶壺的蓋置,頻頻被弄濕身體,被茶水澆淋,想想看,為了泡茶喝茶,不斷把壺蓋反覆放在三葉蟲的身上,或菊石的身上,這樣好嗎?不管怎麼想,還是決定尊敬地放回去。


蓋置還可以再找,但印有三葉蟲或菊蟲的石頭,都留下足以說故事的痕跡;沒有要買,還是把每一區都有標價的化石們,好好地看了一看,看它們如何轉印成一面安靜的密碼;在石上各安其位,如茶席中的一切,無一不來自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