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關沱茶:毛茶的精製
|
發佈日期::2016/3/5、瀏覽次數:3082 |
筆者在上期“壹沱”中為各位茶友介紹了沱茶的加工原料——曬青毛茶的初製工藝。曬青毛茶在進入工廠被加工成沱茶或其他茶葉產品前,還需要經歷一系列精製工藝。毛茶精製,原料是基礎、工藝是關鍵、拼配是核心。本期“壹沱”,筆者將向各位茶友介紹曬青毛茶的精製加工。 在今天,毛茶的精製一般經過以下幾個環節:
毛茶定級歸堆是原料處理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它關系到交付製作的茶葉原料的定型化、規格化。因此,毛茶收購進廠,必須及時驗收,併根據毛茶標準樣的品質要求,對所收原料的外形、內質進行品質審評和水分測定,評定級別併歸堆。
原料需按驗收等級進行歸堆,以5級10等和級外茶分別堆儲。沱茶的原料要求都是春茶,因此沱茶原料一直都是單獨堆放。
歸堆後交付加工作業前的毛茶,要根據所生產產品的規格要求進行原料拼配,這也是成品茶質量的關鍵所在。拼配工藝需要把握以下基本原則: 用於拼配的拼堆機鑲嵌在大樓內部 1.熟悉和掌握毛茶加工標準茶樣的品質規格要求,嚴格按工藝規程進行拼配。
篩分經歷手工到機械的發展過程。在過去,手工篩分一般用竹篩。而機械篩分也常常利用諸如平面圓篩機和抖篩機組合篩分的形式進行。 20世紀50年代沱茶加工的手工篩分 篩分是毛茶精製過程中決定成品質量的第一道關鍵作業,也是充分發揮原料經濟價值的關鍵。篩製的目的主要是對原料起整飾外形、汰除劣異、劃分品質等作用。毛茶通過不同類型篩分機械篩分之後,將毛茶中長短、粗細等不同類型的茶條分開,再分別整理成大小、粗細近於一致,符合一定規格要求的各種篩號茶。 機器篩分、揀選
風選的目的是利用茶葉自身存在重量、體積、形狀不同的客觀實際,借助風力作用,使茶葉在不同的距離下落,把不同質量的茶葉分離出來,從而達到品級分明、軟硬均勻,符合一定規格要求。風選的主要作用原理是按輕重分出等級。 20世紀生產用的風選機
靜電選擇和色選,是工業發展進步至今研製出的生產機械輔助茶葉精製的創新手段。 靜電選擇,是指茶葉在進入機器後,夾雜在茶葉中的諸如毛發、細小纖維或其他容易被靜電吸附的雜質用機械選出併清除。色選則是根據我們的需要識別不同顏色的茶葉,如黃、紅、黑、白。 在今天更具科技水平的茶葉精製過程中,機器的勞動大大降低了人力勞動的成本,極大提升了茶葉精製過程中的效率和製成茶葉的品質。
揀剔目的在於淘汰夾雜物,經過以上各個環節選製的毛茶,還需要經過人工揀剔環節,進一步確保茶葉的純凈。因為茶葉經過篩分、風選等環節處理之後,對於與正茶相近的雜物,如茶梗等不一定被完全去除掉,還需要再進一步的人工揀剔。 人工揀剔
勻堆裝箱是散茶(非壓製茶)加工的最後一道作業。毛茶經篩分處理,分出大小、長短、粗細、輕重不同的各篩號茶,稱之為半成品。因各篩號茶品質不同,通過拼和勻堆,使各篩號茶拼配在一起,符合各級產品規格要求。 成品茶拼和,是根據各級產品(如:滇綠1—4級、滇青各級、春蕊、春尖、春芽、普洱散茶等)的不同規格要求,選配一定比例的數量的篩號茶進行拼和,使各種不同品質的篩號茶能取長補短,相互調劑,以達到整批的產品均勻一致,保證各級成品都能符合出廠要求。 對於緊壓茶類產品,經過勻堆工序後,即可交付成品生產車間進行生產。即毛茶經過初製和精製過程後,最終將進入成品製作的過程。 精製後勻堆裝箱以待生產的毛茶 在過去,毛茶精製甚至還有諸如“切斷與軋細作業”或者在毛茶付製前,若存在含水量超過規定範圍的問題,還需要再經過“干燥作業”。今天,由於普洱茶產品的外形要求越來越被消費者看重,類似毛茶精製過程的“切斷與軋細作業”也逐漸被放棄。類似的工藝,偶爾在有特殊需求時才會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