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辯證的講就是四個字:正本清源。本文就一起來解決古樹茶茶修之路的六個問題:1、什么是茶?2、好茶是怎樣做出來的?3、古樹茶應該如何審評與鑒賞?4、如何傳播好茶,借茶自渡渡人?5、古樹茶文化復興之路在何方?6、如何構建古樹普洱茶的新商業文明。
什么是茶?
茶不就是一片葉子嘛。對,它簡單的就是一片葉子,可它復雜得中華幾千年也沒有人回答清楚。佛家說它是禪茶一味,醫家說它是萬病之靈藥,哲學家說是矛盾統一體,道家說真空妙有。你說,它是什么?
我認為,茶就是自己。你是什么,茶就是什么。你是鬼,茶也會變成鬼,跟你打鬧。你是神,茶也是神,輔助你,幫助你。你心中有善,茶就善,你心中有惡,茶就變惡。你光明,茶不會黑暗,你墮落,茶不再陽光。我會用我多年來的實踐經驗與方法證明這個觀點:茶就是自己。
什么是好茶?
我們觀察全國的茶葉現象:各家說各家的好,各人說各人的好;你三年前認為的好,現在又覺得它不那么好了;同一款你認為的好茶與某個人,或在某個環境下,它又變得不像你之前認為的那樣了;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茶它沒有恆常性。
茶究竟喝什么?換句話說:茶里有什么?
茶有味道,茶有營養,茶有歷史,茶有科學?大家都能感知得到。即茶葉物質部分,它是有形的,那還有一部分是無形的,它是什么?它是氣。就像全面形容一個人經常會用到兩個字:氣質,質,即物質,氣又是什么呢?它就是能量。真正代表茶葉養身、文化的核心就是它,而現在絕大部分茶人是感受不到的。現在大部分人感覺到的茶氣不是茶本身的自然之氣,而是茶揮發出來的習氣,所談之氣也不是茶氣的本來面目。茶究竟喝什么?我們會驚奇地發現你想到了什么,茶就是什么,你就能喝到什么。所以我總結:茶喝身心。茶里有什么取決於你的身心。
茶應該怎樣喝?我認為得喝慢一點,喝好一點,喝少一點。茶除了喝,還有什么價值?我們不討論歷史上、文化上關於他人、社會的茶葉價值,那話題就大了,遠了。一片葉子都可以引起一場國家戰爭,這太大了。我們來討論,茶除了喝,於自己還有什么價值。
茶葉除了喝,養身修心外,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功能和價值,那就是格人。十五年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我發現一個重要的現象:遇見什么樣的人喝什么樣的茶,有什么樣的茶就會吸引什么樣的人。而到最後,你會發現,你心中的茶所映射了你自己,慢慢形成了一道屬於你獨特的風景線:你,你的茶,及你的朋友。
這四個問題,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茶的一切核心,即人,即自己。讀懂了自己,就讀懂了茶,做好了自己,就做好了茶。當然,這個“人”,可以理解為個人,也可以理解為一個團隊,一個企業,甚至是一個行業。這就是茶修的內容,即茶之道的部分。
什么是茶修?
茶修就是以茶為媒介通過人,為了人,去喝去愛,在分享中最終獲得幸福。它的意義在於“自渡渡人”。
所以,學茶、品茶、習茶、悟茶它所對應的是你的“口、身、心”,也符合一切修行的路徑:技、藝、道。背後的哲學邏輯就是:識、體、用的關系。一步步讓茶從科學到人文,再延伸至藝術,最後在道上功德圓滿。從最初的單純簡單到慢慢變得復雜,最後歸於平靜的簡單。這就是茶之道:從無到有,又到無。無中有,有中無,最後體會茶中的“真空妙有”。
可是“道”,它是用來“悟”的,它既是簡單的,又是復雜的,它必須經過長期的、艱辛的實踐才會有所成果。聽來的“道”是別人的,只有自己通過實修體會、應用那才是真正屬於你的道。所以,我將通過收藏級古樹普洱茶的製作,這是講習的第二部分茶之技,即識的部分,分別從“茶”“普洱茶”“古樹普洱茶”“收藏級古樹普洱茶”,及由此延伸出來的幾個新名詞定義:“原生態古茶園”“全程手工不落地”“收藏級特征”。